天天快看:人才引进来 更要留得住

2023-03-27 18:02:25   来源:中国网 


【资料图】

国以才盛,政以才兴。人才引进来,还要留得住。在人才快速流动的巨大洪流中,“留住人”比“引来人”更难。要坚持思想联系、感情交流,加强对专家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,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、思想上主动引导、工作上创造条件、生活上关心照顾,厚植“拴心留人”沃土,织密人才服务“网络”,竭力让人才享受高品质的“礼遇”,以联系关怀、政策奖励等方式,积极引导广大专家人才与乡村振兴“同频共振”。

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,人才是关键。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,必须要有一支“永久牌”乡土人才队伍。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,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,乡村人才总量不足、结构失衡、素质偏低、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,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不相匹配,与“才子之乡”极不相称。因此,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,加速提高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,是乡村振兴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。

加大人才扶持力度,提升创业“大舞台”。近年来,在支持人才发展、加强人才培养用上,江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如吸引高校毕业生、青年农民工、退役军人等青年到农村就业创业,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青年,跟进落实税费减免、场地安排等相关政策,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石,激活了乡村人才的创造基因。要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山区和基层一线献才智、建功立业,在岗创业或到市内企业兼职,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离岗创业,并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、充分体现人才价值、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。同时紧扣发展战略和民生保障需要,支持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、重点部门急需紧缺及高层次人才需求,推广“揭榜挂帅”等项目,构建人才梯队,力争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创新创业。为此,要将乡村人才优惠政策落实落细,提供精准服务,建立用才、育才、惜才的长效机制,提升社会对人才的尊崇度和认同感,让人才真心实意地留下来,像一颗希望的种子,深深植根于乡村广袤田野沃土。

选树典型示范引领,打造人才“强引擎”。功以才成,业因才广。当前,迈上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,新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,为抚州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,其时已至、其势已成、其风正盛。要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,通过先进典型的充分挖掘和先进事迹的广泛推介,大力发现、培育本土化经营管理型乡村人才,使其在“四新”技术引进、示范推广,以及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开发方面取得丰硕成果,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发展能力,通过一系列人才典型的选培、评比、倡树,不断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成长环境,促使更多人才向先进学习、向模范靠拢,不断催化产生更为生动、更为激烈的科技创新“组合效应”。

以赤诚之心服务人才,营造留才“好生态”。对人才的关心关爱不仅要做好物质上的后勤保障和奖励激励工作,保障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,创造宽容、和谐的工作环境,还要加强与人才的联系沟通,让广大人才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心支持。要持续推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机制,通过“一对一”方式与专家人才密切思想联系,与专家真诚交朋友、结对子,采取灵活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,经常到产学研一线探望专家,面对面深入谈心交心,医“心病”,促转化、留住人。同时抓住重大时间节点开展走访慰问优秀人才活动,深入了解专家人才的生活、工作、创业等情况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,广泛征求其意见建议。此外,建立人才联络员工作机制,明确人才服务专员工作职责,常态化开展为专家人才提供建议诉求、跑腿代办、人才项目申报、职称评聘等个性化、精准化服务。

留住乡村人才,关键要在培养本地人才上多下功夫,让人才带有泥土芳香味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“头雁”项目、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。乡村是座大熔炉,最能锻炼人、造就人,但城乡差距现实,导致一些“飞鸽牌”人才“孔雀东南飞”,有些人才迫于现实不得不选择乡村“镀金”增加“阅历”,获取跳槽、升迁的资本,心不在焉。为此,关键要做好本地人才培养,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,培养造就一批能引领一方发展、带动一片致富的乡土人才带头人;因势利导培养更多的种养加工能手,让更多的草根人才脱颖而出;在乡村中大力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,加快载体平台建设,使各类人才在抚州创业有机会、干事有舞台、发展有空间,为乡村振兴扩充强大的人才阵营,让他们在乡村振兴这个舞台上大展拳脚。

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。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,还必须尊重人才市场规律,发挥好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,让“有效市场”和“有为政府”双向发力,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,将抚州打造为聚才的“洼地”、用才的“高地”、留才的“福地”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才子之乡”,谱写乡村振兴的激越华章。(金溪县浒湾镇人民政府 左晟

关键词: